北京一家法院周二判处某科技公司前高管14年零6个月有期徒刑,其罪名是通过加密货币侵吞1.4亿元人民币(1950万美元)并进行洗钱。
这名冯姓高管曾负责某短视频平台的激励奖金审批。
检方指控其勾结外部供应商虚报支出,将公司资金转入其控制的账户。这些资金随后通过八家海外交易平台兑换为比特币等数字资产。
承办检察官李涛向《人民日报》指出本案三大特征:”小官巨贪、虚拟货币洗钱、企业风险意识薄弱”。该案由《南华早报》率先援引报道。
为掩盖资金来源,冯某及其同伙使用了混币技术——这种工具通过汇集再分配加密资产来模糊区块链交易痕迹。经追踪,警方最终追回90余枚比特币,按现价折合近1100万美元。
“混币追踪极大增加了调查复杂度,但并不能确保完全匿名,”Unstoppable Wallet研究战略主管Dan Dadybayo向《Decrypt》表示。
他解释称当前区块链分析工具可运用”模式识别、统计聚类和时间序列分析”。
“通过这些技术,调查人员能在多数情况下部分甚至完全还原资金流向,”但其效果取决于”匿名集规模及涉案人员行为特征”。
检方表示通过电子数据勘验技术完整还原了资金侵吞、转换、洗白的全链条。电子取证技术协助追踪了混币操作,并锁定境外交易所与境内银行的关联。
Dadybayo提到知道创宇、成都链安、慢雾等本土企业,指出中国执法部门在加密案件调查中正越来越多运用区块链分析工具辅助资产追踪与反洗钱执法。
本案共有7人因职务侵占罪获刑,刑期从3年至14年不等,均并处罚金。
该案印证了北京市海淀区检察院发布的白皮书结论。这份分析2020-2024年1253起科技企业商业腐败案件的白皮书显示,犯罪手段正从传统贿赂转向滥用数据、空壳公司与加密货币洗钱相结合的新型模式。
报告指出电商、人工智能等领域因监管薄弱成为高风险区,冯某案系十大典型案例之一。
每日简报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