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谷歌云最新调查,近九成游戏开发者表示已将AI智能体融入工作。这些自主程序不仅能生成图像素材,更能深入游戏内部实时响应玩家行为并重塑虚拟世界。
这项由哈里斯民意调查机构协助开展的调查覆盖美国、韩国、芬兰、挪威和瑞典的615名开发者。数据显示97%受访者认为无需人工干预的AI智能体正在重塑行业格局,多数开发者已将其用于加速编程、测试和本地化流程。
对小型工作室而言,AI正在缩小行业差距——29%的受访者表示AI降低了入行门槛,使其得以与大型发行商同台竞技。
<span data-mce-type=”bookmark”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0px;overflow:hidden;line-height:0″ class=”mce_SELRES_start”></span><span data-mce-type=”bookmark”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0px;overflow:hidden;line-height:0″ class=”mce_SELRES_start”></span>
“现在不搭上AI快车就已经落后了,”独立工作室Mother Games联合创始人兼CEO凯尔西·福尔特向Decrypt表示,”小团队的优势是快速转型。大厂受制于遗留代码库和抗拒变革的资深工程师,而我们从创立第一天就整合了AI。”
调查显示87%的开发者正在使用实时适应玩家行为的AI智能体,这些程序被用于操控NPC角色、引导新手教学甚至管理在线社区。2023年《使命召唤》发行商动视暴雪就推出了监测恶意言论的AI工具ToxMod。
开发者指出玩家如今期待更具动态响应性的游戏环境,35%受访者认为AI驱动的教学系统能加速玩家上手。
与多家大型游戏工作室合作的技术公司Globant首席技术官马蒂亚斯·罗德里格斯表示,当AI能增强叙事沉浸感时玩家接受度较高,但若被视为偷工减料就会引发警惕。
“玩家群体对真实性极为挑剔,”罗德里格斯告诉Decrypt,”但当技术创新能提升沉浸感时,他们又是最开放的群体。”
他强调AI正被用作”创意副驾驶和生产力倍增器”,旨在增强而非取代创作过程。
福尔特认同AI工具提升效率的作用,但指出行业标准缺失导致错误频发:”现在就像蛮荒西部——一年前AI生成漏洞代码的速度就超过了人工核查能力。没有防护机制,制造混乱比收拾残局更快。”
多数开发者仍看好AI的长期价值。对福尔特而言,挑战在于运用AI开拓新玩法时保持人类创意内核:”我们不用AI生成美术或量产克隆品。所有模型都基于人类编剧创作的剧本训练,地形生成器也保持游戏独有的艺术风格——核心是守护创意完整性。”
GG 通讯
获取最新web3游戏资讯,直击游戏工作室及领域意见领袖观点,赢取合作伙伴提供的游戏加成礼包。您的邮箱
立即获取!
立即获取!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