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计算终有一日可能攻破守护数万亿美元加密资产的密码学根基——Mysten Labs最新报告指出,某些区块链网络的防御准备程度令人担忧。
这份周三发布的报告指出,采用EdDSA签名方案的网络(如Solana、Sui和Near)在架构上更具抵御量子威胁的优势。
依赖ECDSA系统的老牌公链(如比特币和以太坊)在实施后量子防御时将面临更严峻的密码学与工程挑战。
<span data-mce-type=”bookmark”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0px;overflow:hidden;line-height:0″ class=”mce_SELRES_start”></span>
随着更多企业与政府建立比特币财政储备,Mysten Labs联合创始人兼首席密码学家Kostas Chalkias表示,满足后量子安全标准的压力与日俱增。
“各国政府已充分意识到量子计算的风险。全球监管机构已下令要求在2030或2035年前淘汰ECDSA和RSA等传统算法,”Chalkias告诉Decrypt。
他补充道:”这意味着如果你的区块链涉及主权资产、国家加密财政、ETF或CBDC,且你的社区重视长期公信力与大规模采用,就必须尽快采用后量子密码标准。”
爱德华兹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dDSA)作为新一代方案,不仅更快更易实施,还能规避椭圆曲线数字签名算法(ECDSA)的常见缺陷,例如随机数生成薄弱、临时数重用和侧信道泄漏导致的安全隐患。
目前比特币和以太坊都依赖ECDSA保障交易安全,未来必须升级至抗量子算法。
突发:Sui研究院刚刚发布关于”部分”区块链量子过渡的重大突破。遗憾的是该方案适用于Sui、Solana、Near、Cosmos等基于EdDSA的公链,但不兼容比特币和以太坊
*据我所知…pic.twitter.com/8Sxcqtegjh
— Kostas Kryptos (@kostascrypto) 2025年7月28日
Chalkias警告称,量子计算对密码学构成生存性威胁,一旦量子计算机实现规模化,可能摧毁现有大多数区块链的密码学基础。
这种威胁源于量子机器运用Shor算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该算法可快速分解大整数,从而破解RSA和ECDSA等主流加密系统。
结合Shor算法,攻击者或能用量子计算机从公开区块链数据反推私钥。Chalkias表示,在后量子时代,即便持有私钥也可能无济于事。
“即便用户仍持有比特币或以太坊私钥,他们可能无法生成符合后量子安全标准的所有权证明。这取决于密钥的原始生成方式,以及相关数据随时间推移的暴露程度。”
圣何塞州立大学计算机科学教授Ahmed Banafa指出,虽然当前量子计算机尚未具备这种能力,但未雨绸缪刻不容缓。
“比特币需要实施硬分叉来采用新方案,”Banafa告诉Decrypt,”这意味着必须更改钱包地址、迁移资金,并处理随之而来的所有复杂问题。”
Banafa认为硬分叉实施可能性很低,并以2015年以太坊社区因黑客攻击是否回滚区块链产生分歧,最终导致以太经典分叉的争议为例。
“这类似于以太坊分裂为以太坊和以太经典。我们可能看到比特币出现类似分裂,部分人坚持不同方案并拒绝升级。”
Banafa指出的另一难题是比特币和以太坊钱包的庞大规模。
“真正的挑战在于实施——如果用户不升级或保护账户,可能危及整个网络。若因此损失资金,他们可能会归咎于网络。”
Mysten Labs表示,若比特币最初就采用EdDSA,连中本聪的钱包也能实现量子安全。
但Banafa强调历史局限性:2009年比特币诞生时,量子计算尚未进入人们视野。
“2019年人们还认为SHA-256足够强大——需要数年才能破解。没人预料到量子计算会发展到如今水平。”
通用智能通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