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美国人渴望AI红利却担忧丧失人性本质

芝麻开门

芝麻开门(Gateio)

注册芝麻开门享最高$2,800好礼。

币安

币安(Binance)

币安是世界领先的数字货币交易平台,注册领100U。

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美国人对人工智能渗透日常生活的担忧情绪持续加剧,目前半数受访者表示对该技术”担忧大于兴奋”,这一比例较四年前的37%出现显著跃升。

这项于2025年6月开展、本周发布的针对5023名美国成年人的研究,揭示出该国正面临一个根本性矛盾:虽然73%的受访者愿意让AI协助处理日常事务,但61%的人同时希望对其生活场景中的AI应用拥有更多控制权。

半数美国成年人认为AI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令其感到担忧而非兴奋,持相反观点者仅占10%。

美国人将AI视为既不可避免又威胁人类核心能力的双刃剑。约53%的受访者认为AI会削弱人类创造性思维能力,仅16%认为会提升该能力。半数受访者相信AI会损害人类建立深度关系的能力,仅5%预期其能改善人际连接。

调查显示:美国人渴望AI红利却担忧丧失人性本质
调查显示:美国人渴望AI红利却担忧丧失人性本质

参与研究的一位女性向研究人员表示:”我认为相当一部分人倾向于选择阻力最小的路径。尽管艰难险阻令人烦恼,但我相信经历并克服这些挑战对品格塑造至关重要。”

代际差异显示越年轻的群体在日常生活中接触AI的机会越多。研究指出,30岁以下群体中62%表示对AI有较多了解,而65岁及以上群体中这一比例仅为32%。

<span data-mce-type=”bookmark” style=”display:inline-block;width:0px;overflow:hidden;line-height:0″ class=”mce_SELRES_start”></span>

但这些更熟悉技术的年轻美国人对AI影响表现出更深的悲观情绪。30岁以下成年人中61%认为AI的广泛使用将削弱人类创造性思维能力,而65岁以上群体中这一比例为42%。

调查显示:美国人渴望AI红利却担忧丧失人性本质

美国人的忧虑折射出全球趋势。斯坦福大学《2025年HAI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确认,尽管人们认可AI提升效率的优势,但全球范围内的矛盾心理与担忧仍在加剧。发达国家这种张力尤为突出:2022年,英国(38%)、德国(37%)和美国(35%)属于全球最不认为AI利大于弊的国家行列。

信任问题成为另一关键分歧点。虽然76%的受访者认为辨别图片、视频或文本是否由AI生成非常重要,但超半数承认缺乏实际区分的信心。这种信任赤字超越内容检测范畴:毕马威2025全球信任报告发现,自2022年以来对AI企业的信心持续下滑。

调查显示:美国人渴望AI红利却担忧丧失人性本质

皮尤研究中心另一项有趣发现是,57%的美国人认为AI给社会带来的风险较高或极高,仅四分之一对该技术表现出热情。

在解释担忧原因时,受访者最常提及人类能力与连接的退化——人们变得懒惰、丧失批判性思维能力,或过度依赖机器处理基础任务。

调查显示:美国人渴望AI红利却担忧丧失人性本质

这种日益增长的警惕性与皮尤今年早先调研的AI专家形成鲜明对比。此前研究显示,AI专家比普通美国人更倾向于相信AI未来20年将对美国产生积极影响(56%对比17%)。

专家与公众的分歧反映出关于”谁从AI进步中受益”的深层矛盾。学术研究表明,边缘群体(少数族裔和残障人士)对AI持比大众更消极的态度,暗示技术红利并未平等惠及所有人。

换言之,受偏见或刻板印象影响的群体更能感知AI技术的负面效应——而生成式AI模型往往会放大这些偏见。

美国人确实认可AI在特定场景的有限作用——天气预报、金融犯罪检测或药物研发。但他们在私人领域划出明确界限:约73%受访者认为AI不应介入宗教信仰建议,三分之二反对AI参与浪漫匹配度判断。

监管态势反映了这些关切。盖洛普-SCSP2025研究发现超七成民众支持加强监管,72%赞成政府加大对该行业的控制力度。

最终有57%受访者表示对AI是否介入自身生活缺乏控制力,这表明许多美国人已感受到技术发展已超出个人影响范围——如同既无法阻挡也无法全然拥抱的数字浪潮。


通用智能通讯

由生成式AI模型Gen讲述的每周AI之旅 您的邮箱
立即获取!
立即获取!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